发布日期:2025-07-22 20:57 点击次数:113
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,更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命脉。她犹如慈爱的母亲杠杆保证金,用那甘甜清澈的河水滋养着流域内世代生息的人们,赋予他们生命与希望。
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心中的母亲河,每一位国民对这条河流都怀有深厚的感恩之情。起初,我以为“母亲河”不过是人们的依恋和怀念罢了。然而,在印度的旅行经历中,我惊讶地发现,在当地人民的心中,母亲河不仅仅是一种感恩的象征,更是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,是他们来世能够享福安乐的全部寄托。
恒河在印度人民的生命中,便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。它不仅是印度的母亲河,更是融入民众灵魂深处的圣河,是他们通往来世“天堂”的天梯。在占据全国82%人口的印度教徒心中,恒河被视为喜马拉雅山女神甘伽的化身。印度教的主要神祇湿婆神日夜守护着恒河,庇护人间免遭洪水泛滥之苦。印度教徒一生最大的心愿,就是能喝上一口恒河水,在恒河里沐浴以净化身心,死后将骨灰撒入河中。他们坚信,恒河水可以洗净他们身上的污秽和罪孽,骨灰撒入圣河后便能直登天堂。虽然恒河上下游都有民众沐浴和撒骨灰,但最神圣、最为信众向往的,莫过于北方邦瓦拉纳西段。
展开剩余81%瓦拉纳西,这座古老城市,曾是迦尸国的首都,意为“光明之地”。这里不仅是印度教大神湿婆神的圣城,还是耆那教两位著名上师的故乡,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最早传教的鹿野苑所在地。虽然佛教在当今印度信众数量较少,但在东南亚地区依旧拥有大量追随者,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影响深远。
瓦拉纳西的鹿野苑,在佛教徒心中被视为神圣之地。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成佛后,首选此地传教。他最初向五位旧侍者宣讲了“四圣谛”——苦、集、灭、道,简言之就是:人生充满苦难,苦难的原因是欲望,消除苦难的方法是断除欲望,道则是达成涅槃、进入极乐世界的路径。五位侍者领悟真理,随即出家为僧。随后,释迦牟尼继续在鹿野苑传教,最多时僧众达六十人。佛陀将得道的僧尼派往各地弘法,鹿野苑一度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,到了公元4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达至鼎盛。唐朝玄奘法师也曾亲临此地,见证佛教的盛世。12世纪伊斯兰入侵后,鹿野苑遭到严重破坏,昔日宏伟建筑大多化为废墟,现仅存高达39米、直径28米的笞枚克佛塔遗址。由此,瓦拉纳西成为印度教、耆那教与佛教三大宗教的圣地。
这座城市被誉为印度湿婆神信仰最集中的地方,拥有1500多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。每年,来自全国各地的印度教徒聚集于此,人数超过百万,前来恒河边沐浴祈祷。瓦拉纳西同时也是印度典型的“脏乱差”城市之一,街道上牛、狗、猴子和行人混杂;随处可见胡子拉碴、衣衫褴褛、骨瘦如柴的老人们卧于路旁;路边小吃摊林立,烟雾弥漫,空气中弥散着刺鼻的气味。据说,这些流浪老人来自印度各地,来到这里是等待生命的终结,希望能被免费火化,将骨灰撒入恒河,期盼升入天堂。
恒河流经瓦拉纳西市西侧,历代统治者在河岸修建了64个供信徒沐浴和祈祷的祭台。河岸边矗立着几个火葬场,堆放着焚尸用的柴火。富裕家庭焚烧尸体时,会选用昂贵的白檀木,将木材堆成柴垛,尸体置于其上。女性逝者会穿戴彩色纱丽,尸体周围摆放洁白花朵。焚烧前,尸体先浸泡于恒河水中,随后抬上柴垛,淋洒香料和油脂点火焚烧。焚烧过程中,亲属在旁念诵经文祈福。火化完成后,骨灰会在夜间撒入恒河,同时燃烧香烛,祭师唱挽歌,手摇铃铛,家属将骨灰撒向圣河。五岁以下儿童及自尽者的尸体则不能火化,直接投入河中漂流或用石块绑沉入水底。
我们抵达瓦拉纳西当天夜晚,亲眼目睹了闻名世界的恒河夜祭。由于参与人数众多,街道堵塞,大巴车无法直接驶至河边,我们只得中途下车徒步,跟随汹涌的人潮,穿过拥挤街巷,沿着缓坡向西下行,最终抵达达萨梅朵祭坛。参与夜祭的信众多达上万人,有人坐于河边阶梯,有人乘船环绕祭坛,也有人站立于岸边。我们被安排在距离祭坛稍远的一座楼房露台上观看。
祭祀场地中央矗立一座几十米高的灯塔,灯光照亮了全场。塔上装有高功率扬声器,声音传遍祭坛四周。恒河岸边排列着七个固定祭坛,周围悬挂彩色灯柱,灯光映照着祭坛。祭坛上摆满鲜花、贡品及法器。夜幕降临,灯光点亮,喇叭响起祭祀歌声,信众合唱,气氛庄严神圣。
七名年轻的婆罗门祭司各司其职,分立于各自祭坛,执掌祭祀仪式。法螺声中,祭祀开始,伴随着祭歌和宗教音乐,祭司面色肃穆,专注于仪式。右手挥舞冒烟铜壶,左手摇响铜铃,象征信徒与恒河及湿婆神的对话。祭坛四周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信徒。仪式有固定流程:撒花、点火、焚香、挥法器。仪式高潮时,所有信徒起立,面向恒河,挥臂致敬,感恩恒河与湿婆神。祭祀结束时,祭司双手合十祈福,将花瓣洒入河中,分发冰糖给信众。信徒们常购河灯,许愿后放入恒河,灯光缓缓漂流远去。
次日清晨五时许,天色尚未完全亮起,我们乘车前往恒河边观看晨浴。天际微亮,河边已见零星沐浴者。我们二十余人乘游船顺流而下,欣赏两岸景致。右岸为陡峭悬崖,悬崖上坐落着宫殿般华丽建筑,为各邦王族祭拜恒河和湿婆神时的行宫。码头附近有火葬场,两副装尸担架待焚烧。河中男女老少或沐浴洗身,或用河水浇头,或不断洒水于身。年长信徒沐浴后卧于石阶休息。
恒河虽源自喜马拉雅冰雪,水质纯净,但流经中下游尤其瓦拉纳西段,水质已不清澈,仅达第四类水标准。然而,沐浴者对此毫不在意,面对尸体浸泡亦视若无睹。在他们心中,恒河永远圣洁。一位在印多年的外交官曾言:西方文化重赎罪,中国文化讲享乐,而印度文化则是苦感文化——现世的富贵贫穷皆因前世所致,人生就是承受苦难。因此,大多数印度人不反抗贫困,不怨恨流浪,不悲伤逝者,不恐惧死亡,因为死亡意味着通往天堂。
游览恒河时,我们不仅体验了晨浴
发布于:天津市